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



〔紙上博物館〕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典藏仙洲文化
2021-05-27
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是金門在地唯一的博物館,閩南式建築,依山傍水,景色宜人。鎮館之寶〈皇明監國魯王壙誌〉已被列為國寶,記載明末監國魯王生平,但有關魯王之死與《明史》記載不同,洗刷鄭成功「沉王」的不白之冤。
金門古名「浯洲」,亦名「仙洲」、「浯江」、「浯島」,晉朝年間,中原戰亂,當時即有先民避居於浯洲;明洪武年間建城,以形勢「固若金湯,雄鎮海門」而得名「金門」,明末鄭成功在此建立反清復明基地。
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位於金沙水庫附近,隸屬於金門文化園區,館內典藏的展品琳琅滿目,展出金門的歷史、宗教、民俗、生活等文物,並規劃有「金門的海洋」、「天佑吾土」、「歲時紀事」、「歷史風華」、「金門人素描」、「萬年富貴.瓜瓞綿綿」等常設展,讓旅客可以全面了解金門面貌。
鎮館之寶石碑 為鄭成功翻案
1959年國軍在舊金城城東炸山採石時,意外出土一座古墓及石碑,石碑橫刻篆書「皇明監國魯王壙誌」8字,碑文以楷書工整直刻726字的魯王生平,並出土永曆通寶鑄幣等文物,經確認為明末的魯王墓。
根據《明史》記載,南明監國魯王朱以海(1618-1662年)「遁入海,久之,居金門,鄭成功禮待頗恭,既而懈……,成功使人沉之海中。」意謂魯王朱以海是被鄭成功「謀殺」,使人將他沉到海中而死。
但是〈魯王壙誌〉記載:「魯王素有哮疾,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。」而鄭成功死於壬寅(1662年,明永曆十六年)五月初八,比魯王早去世半年,壙誌記載證明魯王是死於哮喘,也洗刷鄭成功「沉王」的不白之冤。
金門的海洋 追憶舊時光
展區介紹金門的地理、海洋、生態、開發、航運、移民等變遷風貌。從貝塚時代的早期先民,到近代出洋華僑家族,迄於1949年以後的駐金軍人,以及遷徙到台灣的鄉親等,述說金門在航運的地位與各時期的時空脈絡。
金門早年有不少人到南洋發展,有人成功後返鄉或僑匯回故里,促成洋樓及「番仔厝」(洋房)的興建。其中,陳景蘭洋樓於1921年建成,距今滿100年,為新加坡僑商陳景蘭興建,有「金門第一洋樓」的美譽。
天佑吾土 民間信仰
展示金門人的民間信仰,包括七爺、八爺、王船、藝陣等,展區以「劇場」的概念,重現城隍遶境、王爺祭祀、燒王船等祭典盛況,讓參觀者體會在地的民俗特色。
「迎城隍」是金門島上最大的民俗慶典活動,每年農曆4月12日是城隍爺「出巡」繞境巡安的大日子,地方自發性籌組輦轎、藝閣、人力蜈蚣座、打花草、神將等繞境隊伍,保有閩南宗教慶典特色。
歲時紀事 常民文化
節氣是常民生活的指標,也是先民生活智慧的累積。展區展出傳統農具、中秋博狀元餅、普渡燈、七夕祭拜七娘媽的「七娘亭」等文物,顯示金門人在熱鬧的節慶活動中,對於上天、生活的精神價值。
歷史風華 海濱鄒魯
透過情境展示,參觀者可在此展區了解金門的考古遺址、燒王船文化、第一書院、傳統戲曲、金門鎮風門煞的神獸等。金門文風鼎盛,小小的島嶼,在宋明清三代就出過50名進士,且與宋朝理學大儒朱熹淵源深厚。
相傳朱熹在南宋紹興23年(1153年)任同安縣主簿,任內曾渡海到屬於同安縣的金門,創設金門最早的燕南書院,明清之後,進士輩出,因此有「海濱鄒魯」美譽。
金門人素描 故事與傳承
金門歷史上的傳奇人物,豐富了金門人素描;傳統建築上的堂號,訴說各個家族的傳承故事。曾是戰地前線的金門,走過烽火歲月,最能體會「戰爭無情,和平無價」的真諦。展區中的史料展示,讓參觀者可以了解金門特殊的歷史,以及戰地動人的故事。
萬年富貴 瓜瓞綿綿
展區介紹金門獨特的梳形聚落,厝內厝外空間配置,從幼到老的各種生命禮俗,透過傳統建築與生活面貌,包括神明廳、宗祠、牌坊、石敢當、鎮守四方的厭勝物等,進一步認識金門的風土生活。
金門古名「浯洲」,亦名「仙洲」、「浯江」、「浯島」,晉朝年間,中原戰亂,當時即有先民避居於浯洲;明洪武年間建城,以形勢「固若金湯,雄鎮海門」而得名「金門」,明末鄭成功在此建立反清復明基地。
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位於金沙水庫附近,隸屬於金門文化園區,館內典藏的展品琳琅滿目,展出金門的歷史、宗教、民俗、生活等文物,並規劃有「金門的海洋」、「天佑吾土」、「歲時紀事」、「歷史風華」、「金門人素描」、「萬年富貴.瓜瓞綿綿」等常設展,讓旅客可以全面了解金門面貌。
鎮館之寶石碑 為鄭成功翻案
1959年國軍在舊金城城東炸山採石時,意外出土一座古墓及石碑,石碑橫刻篆書「皇明監國魯王壙誌」8字,碑文以楷書工整直刻726字的魯王生平,並出土永曆通寶鑄幣等文物,經確認為明末的魯王墓。
根據《明史》記載,南明監國魯王朱以海(1618-1662年)「遁入海,久之,居金門,鄭成功禮待頗恭,既而懈……,成功使人沉之海中。」意謂魯王朱以海是被鄭成功「謀殺」,使人將他沉到海中而死。
但是〈魯王壙誌〉記載:「魯王素有哮疾,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。」而鄭成功死於壬寅(1662年,明永曆十六年)五月初八,比魯王早去世半年,壙誌記載證明魯王是死於哮喘,也洗刷鄭成功「沉王」的不白之冤。
金門的海洋 追憶舊時光
展區介紹金門的地理、海洋、生態、開發、航運、移民等變遷風貌。從貝塚時代的早期先民,到近代出洋華僑家族,迄於1949年以後的駐金軍人,以及遷徙到台灣的鄉親等,述說金門在航運的地位與各時期的時空脈絡。
金門早年有不少人到南洋發展,有人成功後返鄉或僑匯回故里,促成洋樓及「番仔厝」(洋房)的興建。其中,陳景蘭洋樓於1921年建成,距今滿100年,為新加坡僑商陳景蘭興建,有「金門第一洋樓」的美譽。
天佑吾土 民間信仰
展示金門人的民間信仰,包括七爺、八爺、王船、藝陣等,展區以「劇場」的概念,重現城隍遶境、王爺祭祀、燒王船等祭典盛況,讓參觀者體會在地的民俗特色。
「迎城隍」是金門島上最大的民俗慶典活動,每年農曆4月12日是城隍爺「出巡」繞境巡安的大日子,地方自發性籌組輦轎、藝閣、人力蜈蚣座、打花草、神將等繞境隊伍,保有閩南宗教慶典特色。
歲時紀事 常民文化
節氣是常民生活的指標,也是先民生活智慧的累積。展區展出傳統農具、中秋博狀元餅、普渡燈、七夕祭拜七娘媽的「七娘亭」等文物,顯示金門人在熱鬧的節慶活動中,對於上天、生活的精神價值。
歷史風華 海濱鄒魯
透過情境展示,參觀者可在此展區了解金門的考古遺址、燒王船文化、第一書院、傳統戲曲、金門鎮風門煞的神獸等。金門文風鼎盛,小小的島嶼,在宋明清三代就出過50名進士,且與宋朝理學大儒朱熹淵源深厚。
相傳朱熹在南宋紹興23年(1153年)任同安縣主簿,任內曾渡海到屬於同安縣的金門,創設金門最早的燕南書院,明清之後,進士輩出,因此有「海濱鄒魯」美譽。
金門人素描 故事與傳承
金門歷史上的傳奇人物,豐富了金門人素描;傳統建築上的堂號,訴說各個家族的傳承故事。曾是戰地前線的金門,走過烽火歲月,最能體會「戰爭無情,和平無價」的真諦。展區中的史料展示,讓參觀者可以了解金門特殊的歷史,以及戰地動人的故事。
萬年富貴 瓜瓞綿綿
展區介紹金門獨特的梳形聚落,厝內厝外空間配置,從幼到老的各種生命禮俗,透過傳統建築與生活面貌,包括神明廳、宗祠、牌坊、石敢當、鎮守四方的厭勝物等,進一步認識金門的風土生活。
最新消息
鳳山講堂好苗子幸福學堂親師座談 攜手培植五育均優幼苗
2025-08-13菲律賓光明大學專題講座 啟發人生智慧與價值
2025-08-13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註冊率百分之96點1
2025-08-13洛杉磯醫療講座 控制預防「沉默的威脅」
2025-08-13佛光大學實習生圓滿返台 萬年寺送誠摯祝福
2025-08-13慧心傳道覺有情 深耕行佛40載
2025-08-13雲水書車共識精進營 珍惜因緣得來不易
2025-08-132025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 中天寺展覽館開幕
2025-08-13魏碑風骨筆筆生輝 金剛寺書法研習沉澱心靈
2025-08-13盧秀燕率團隊巡禮中天寺 推崇五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
2025-08-13
相
關
消
息